各大景点都开启了“人从众”模式,让人不禁想问:中国人口,真的只有十四亿吗?
行万里路是办不到了,那不如沉下心来读万卷书,欣赏文人墨客笔下的祖国山水吧。
其实,古代的文人墨客和我们一样,喜欢游山玩水。古人徜徉于山水之间,游目骋怀之际,诗兴大发,便挥毫泼墨,留下无数传世佳作,其中不乏蕴含矿物地质奥秘的诗句。
快来跟矿业界一起,边赏美景边长知识,看看当古代诗词遇见矿物地质,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吧!
人们常用“沧海桑田”来感慨世事变化。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,地壳运动、河流运动、冰期与间冰期等因素都会对海陆变迁产生影响,而这首诗则形象地描写出流水的沉积与侵蚀作用。
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,在北半球的水流总是向右偏转,这就导致河流的一侧不断受到水流冲击侵蚀,即诗中所云“古岸崩欲尽”;而河流的另一侧水流流速缓慢,河里的泥沙沉积于此,形成不断向外扩张的冲积平原,即诗中所云“平沙长未休”。此外,流水沉积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往往较为肥沃,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古代,冲积平原自然而然就会成为“数家新住处”。
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虽然是在不间断地发生,但是这一变迁过程十分缓慢,甚至可能需要百万年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,也就难怪诗人会发出“想应百年后,人世更悠悠”的感慨了。
被誉为“五岳之首”的泰山,在古代被视为“直通帝座”的天堂,自秦始皇开始直到清代,先后共有13代帝王亲自登泰山封禅或祭祀,泰山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。
泰山之所以能够具有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气势,是因为剧烈的造山运动。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,堆积了很厚的泥砂质和基性火山物质。在经历了一场剧烈的造山运动之后,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,同时发生一系列断裂、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。形成了由各种变质杂岩和岩浆岩组成的泰山杂岩。后来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不断侵蚀切割和风化剥蚀下,逐渐塑造成雄伟壮观的泰山地貌景观。
泰山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,与泰山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。在太古代的泰山杂岩中,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建筑石材,以及麦饭石、长石、石英石等变质矿产。在古生代时期,形成煤、铝土、石灰石等沉积矿产。中生代形成了富铁矿、铜、钴、重晶石等内生矿产。新生代形成了石膏、石盐及自然硫等沉积矿产。这些不同种类的矿石,生动地反映出地壳运动、侵蚀作用、沉积作用等地质活动。
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以雄、奇、险、秀闻名于世,素有“匡庐奇秀甲天下”之誉。漫长的地质演化使其形成了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,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、冰蚀地貌景观、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。
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,苏轼这句话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山脉,山岭和峰峦的形态各异,这实际上反映了地质学中岩层在不同角度和侵蚀作用下的形态变化。
庐山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地垒式断块山,并保存有大量的第四纪冰川遗迹。迄今为止,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,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、冰川形成、冰川运动、侵蚀岩体、搬运岩石、沉积泥砾的全过程,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。
“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这句话说明了山脉的形态受到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,地壳的抬升和褶皱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山脉和山谷。
庐山的地质旅游资源既丰富又奇特,具有极高的美学、旅游与科学考察品位。在地质作用、冰川运动、流水侵蚀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,庐山形成了山峰、峡谷、溶洞等多种景观。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,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,壑谷20条,岩洞16个,怪石22处,瀑布22处,溪涧18条,湖潭14处。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令人目不暇接k8凯发天生赢家,,也难怪苏轼会发出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的感慨了!
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,于谦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,表达自己坚守忠诚清白品格的志向。那么,于谦为什么要选择石灰来咏颂呢?这就要谈到石灰的特性了。
远古时期,海洋中的有壳生物死亡后,他们的碳酸钙外壳沉入海底,不断堆积,在地质变迁的作用下形成石灰石。后来经过地壳运动,这些海底的岩石被抬出海面,在陆地上形成山脉。这也就是为什么石灰石通常都开采自深山。
石灰石在高温煅烧之下会变成生石灰(氧化钙),并产生二氧化碳,产生的生石灰为白色固体,耐火难溶。诗中所提到的“烈火焚烧”,准确描述了这一化学转变过程。
那么,不怕火炼的生石灰,怎么又“粉骨碎身”了呢?这其实是将块状的生石灰放入水中,生石灰与水反应k8凯发天生赢家,,释放大量的热量,并变成粉末状的氢氧化钙,可不就是“粉骨碎身”了嘛!
石灰石在煅烧之前,通常是灰黑色或灰白色,但经过高温煅烧,岩石中的杂质被去除掉,变成了白色的熟石灰,“留下清白在人间”。这首诗正是借石灰石经煅烧后由灰黑色变为纯白色这一化学特性,来表达自己不避千难万险、要保持自身清白品格的志向。
在古代,玻璃是一种十分稀缺的材料,但窗户又不能没有遮挡,云母就成为了古代玻璃的“平替”。云母是一种半透明矿物,具有玻璃光泽,透明度很高,剥为薄片后具有弹性,可以弯折到90度而不容易断裂。透过云母做的屏风,看东西若隐若现,既保证了室内采光,同时又起到遮蔽视线、保护隐私的作用。诗中所云“云母屏风烛影深”中的“深”,正是说的透过云母屏风,蜡烛的光影变得暗淡。
云母的种类很多,包括白云母、黑云母、金云母、锂云母、铬云母、铁锂云母六种。那么,诗中的屏风,用的是哪种云母呢?
在六种云母中,铬云母、铁锂云母产量过少,且很难长成大于5平方厘米的晶体;锂云母价格较高,主要用来提炼制作锂电池的原料,且锂云母几乎不透明,无法达到“烛影深”的效果;黑云母几乎不透光,金云母反光太强,都不太符合诗中的描述。因此,诗中所提到的云母屏风,大概率是白云母制成。白云母透明度适中,不易摔碎且重量较轻,且可开采出较大的板状晶体,产量多、价格适当,各种特性最符合做屏风的标准。
既然云母有这么多的优点,为什么现代人不用来做窗户呢?这是因为,云母每层之间都会有裂隙,这些裂隙会散射光线,导致透过云母窗看到的风景模糊不清,不如玻璃透亮。但是在古代,拥有云母制作的窗户和屏风,已经是非常时髦的了。
玉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它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赞颂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的象征,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。作为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“石之美者”,玉石具有温润莹泽、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。
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、最广泛的国家,将一块不规则的玉料做成设计美观的器物,需要经年累月地反复磨制,才能达到“如圭如璧”的效果。加工玉石的工序复杂精妙k8凯发天生赢家,,“切”“磋”“琢”“磨”等主要技法步骤,后续也引申为对学问的精进、品德的修养。
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,表面通常包裹着一层粗糙的外壳,“开玉”,就是将外层的石头去掉,取出里面的玉石进行加工。古代用没有锯齿的钢丝锯子开玉,由于钢丝硬度比玉石低,所以在来回拉锯时,会将和着水的黑石沙吊在玉璞上方,边滴边来回拉动锯子,以增加摩擦。
“扎碢(tuó)”,就是将玉石分解成方块或者条状,裁掉多余的玉料,形成玉器的雏形,古人会使用一种叫“碢机”的器材,其外观很像今天的缝纫机,玉工通过用脚踩踏板,牵引绳子带动钢刀,将玉石切割开。
随后,玉石需要经过“冲碢”“磨碢”两步,磨平棱角,为下一步的精雕细刻打基础。在打磨玉器的过程中,需要不断加入“解玉砂”来增加摩擦力。解玉砂由采集来的天然刚玉砂矿和石榴石砂矿,经捣制筛选制成。《诗经》曾云: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,这里的“他山之石”,就是解玉砂。
经过反复“琢磨”,玉器已大体成型,这时候就可以进行“上花”“打钻”“透花”“打眼”等一系列精细繁琐的加工工艺了。工匠们或在玉石上凿出孔洞,或雕刻精美的浮雕,或掏空内里制作镂空效果,形成风格迥异、千姿百态的玉器。
玉器做好,还需要进行“木碢”“皮碢”两步,对玉器进行抛光,使之呈现出玉石特有的光泽感。
可以看到,每一件精美玉器的背后,都是无数工匠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的成果,老祖宗的审美,真的绝了!
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,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。千百万年来,无数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表堆积,形成极厚的一层黑色腐殖质,在地壳运动下深埋地底,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,形成黑色的可燃沉积岩,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。在石油被发现之前,煤炭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,被誉为“黑色的金子”。
煤炭主要分为烟煤、无烟煤、次烟煤和褐煤四类。褐煤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碎片,质地松散,用手就可以捏碎。烟煤是由褐煤经过碳的聚集而形成的一种含碳量较高的煤炭,在过去应用较为广泛。而现代人们常使用的是无烟煤,因为无烟煤含碳量比烟煤高出很多,而且可挥发性物质较少,燃烧时不会产生浓烟。
根据诗中对煤炭的描述,诗人所见到的煤大概率是烟煤或者无烟煤。因为褐煤质地较软,在开采时很容易被凿成粉末,烟煤和无烟煤更容易形成块状,并且外表闪闪发光,更符合“乌金”的特征。
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宝物,它在黑暗的环境中会发光,能够“明如晓星”“光照一室”,在古代留下了不少有关于它的传说,它就是夜明珠。那么,夜明珠究竟是古人的凭空想象,还是真实存在呢?
夜明珠最显著的特征是在黑夜里发光,在自然界,发光性是某些矿物特有的物理性质,当其受到外界能量的刺激便可发出可见光。目前人们普遍认为,萤石是古人所说的夜明珠。萤石在自然界产出较常见,晶体普遍较大,颜色鲜艳多变,在古时的矿产开采环境下,是最容易被找到的天然发光物质。当萤石含有一些稀土元素时,在紫外线或阴极射线照射下就会发出磷光,在离开紫外线或阴极射线照射后,依旧能持续发光较长一段时间。这些都符合古人对夜明珠的描述。
萤石主要化学成分是氟化钙,晶体呈玻璃光泽。纯净的萤石无色,但由于其晶体缺陷,很容易被其他离子填充,因此天然萤石可以呈现出绿色、蓝色、紫色、黄色等多种色彩,被称为“世界上最鲜艳的宝石”。
“坐看月从潮上出,水晶盘里夜明珠”,夜明珠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珍宝之一,对古人来说是至善至美的象征。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外,萤石在现代还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在工业领域,萤石能降低难熔物质的熔点,促进流动,是炼钢的助熔剂,是生产氢氟酸的原料之一,并广泛应用于玻璃、陶瓷、水泥的生产过程中。在光学领域,由于萤石镜片色散低,比普通玻璃镜头色差少,常用于制作高端照相机和高端显微镜镜片。
从地质矿产的角度重新解读诗词,是不是也挺有意思的?地质矿产科学,不仅仅是理性的科学研究,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情怀。下次读诗,不妨换一种视角,你会发现,原来诗词不只是风花雪月,也可以十分接“地”气!